帐号: 密码: 现在时间:  
 
    公告:
广西钢材批发网
 
新闻资讯中心
您的位置是:新闻资讯中心 -> 广西新闻资讯 -> 广西新闻资讯 ->

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

我区乃至全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,南宁60周岁市民人口达15.39% “4+2+1”家庭模式日渐普遍 广西新闻网-当代生活报记者 梁如雪 黄静 实习生 杨慧萍 张云海 余小瑞/文 记者 何学俏/图 核心提示 是养儿防老?还是到养老院养老?这可能是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。如今,我区乃至全国已经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,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长,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养老话题层出不穷。 为此,本报走访了南宁市一些普通家庭,了解普通市民的养老现状和养老观念。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得知,受访市民大都顾虑到今后子女负担太重,因此仅有不到三成受访者表示今后不会“养儿防老”。 一组数据 南宁市60周岁以上老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15.39% 一份来自南宁市民政局统计的数据表明,南宁市60周岁以上老人总数为1126208人,占全市总人口的15.39%。目前,已经开始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速加快、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大幅增加、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和老年人口结构迅速变化等人口老龄化特征。 这样的趋势,在全区同样存在。截至2013年末,广西常住人口4719万人,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到9.66%,比2000年提高2.35个百分点,超过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2.66个百分点。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,广西65岁以上人口中,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到55.4%。在乡村地区,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老年人口比重更是达到60.5%。 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,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从广西民政部门了解到,当前广西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主,机构养老为辅。截至2013年末广西有养老服务机构1303个,然而每千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仅为8.9张,根本无法满足需要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资料图 独生子女家庭 几个镜头 看看这3种家庭模式的 “养老经” 兄妹赡养家庭 有事一起摊谁有时间谁多陪伴 受访者:黄女士 这段时间,黄女士一家人都为父亲的身体操碎了心。自从上半年某一天,年事已高的父亲在卫生间摔了一跤以后,整个人的身体就非常虚弱,不久前医生还建议父亲住院观察,不要随意走动。 黄女士是家中最小的女儿,大哥在一家机关单位担任副职,二姐是某银行的中层领导,他们平时工作都十分繁忙。因此,来回医院照顾老人、送饭送衣物的重任,就相应地落在工作相对较为轻松的黄女士肩上。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家庭一样,黄女士的家庭同样是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,这也有个好处,就是大家一块儿来照顾父母。 “父亲、母亲都有退休金,以前我们工作以后也没怎么依靠他们,所以这些年存了一些钱。”黄女士说,上一代的老人大多数有退休金,因此养老的压力还算较轻;例如此前摔伤在家里请护工,以及现在医院的大部分费用,依靠父母亲自己的退休金还过得去。父亲年龄大了以后,喜欢清静,晚上起夜,就开始不大愿意跟子女住在一块儿了,早几年就吵着要搬出去住。当时兄妹几个商量了一下,姐姐说自己手上还有一些闲钱,就由姐姐出资在黄女士家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,这样每天回去陪父母吃饭方便,也不影响他们两老的生活,倒也开心。 “我们3个兄妹,基本上属于‘平均制’,涉及为父母亲的一些开销,通常就平均来分摊,除非遇到买房、护理这样的大事儿,才会商量由谁来负责。”黄女士说,所以自然而然的,在为父母买房子的问题上姐姐负担起来;那么现在父亲住院,每天送饭陪伴的时间,自己就得多担着。“哥哥是家里长子,工作忙时间少,我们都理解,所以一般周末才会过来聚一聚。”最近暑期开始,黄女士一边照顾4岁的儿子,一边往来医院。“觉得挺好的了,父母亲老了我们来照顾,应该的。”黄女士说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资料图 独生子女家庭 基本开启“4+2+1”模式 受访者:闫女士 很多人说,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一代,从小享受着父母所有的爱,家里也把孩子当成公主或者王子来抚养,甚至很多人给他们贴上了这样那样的标签。然而,第一批独生子女如今已经跨入了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行列,开始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,正所谓“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”,享受双倍爱的同时,那么未来将会面临双倍的压力。在机关工作的闫女士就是其中之一,80后的他们如今也面临“两人赡养4位老人”的情况。 “其实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压力的。”说起赡养老人,闫女士说,虽然自己爸妈和婆婆公公已经退休,本身也有退休金,但还是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。首先就是生活上,尽管不用每个月给父母补贴家用,在家人的支持下,他们付了房子的首付款,但是一个月2000多元的房贷还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压力。“其实我挺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,万一急需用钱,还可以有人借。”闫女士说道,此外,在遇到急事还能有个商量的人。 闫女士担忧地说,如今她最担心的还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。“有一次我爸生病了,做了一个小手术,根本就忙不过来。”她说,自己和爱人都是上行政班,当时爸爸在医院住院,她每天下班就要赶过去帮忙,换妈妈回去煮饭。等着妈妈煮好饭给爸爸吃了之后,然后她又得赶回单位上班,她形容自己就是“每天像陀螺一样转”,没有一刻歇着。不过令她欣慰的是,婆婆公公很理解,之后来到家里帮忙煮饭,这才让她和老公松了口气,所以她现在特别关注双方父母的健康问题。“如果同时有两位老人生病的话,我们夫妻真的没有办法照顾了。”闫女士说道。 闫女士说,这一代和她父母那一辈不同,那时候家里孩子多,父母生病住院还可以轮流照顾,压力小很多。而如今都是一个小孩,根本无法实现。“我爸妈比较开明,说以后老了行动不便了,就去养老院居住,让小孩压力不要太大。”但是她还是不舍得,自己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孩子,本就应该和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,尽管父母这么说,她和老公还是希望双方父母老了一家人住在一起,即使辛苦,但是也尽孝吧。她告诉记者,最近计划准备要孩子,不久的将来,这将是“4+2+1”的家庭模式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社区老人孤独的背影   记者调查   记者问卷调查发现,不到三成受访者今后选择“养儿防老”   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采访中,记者围绕以下养老话题展开调查。本次养老话题调查,共发出50份问卷、收回47份样本。调查样本涉及各个年龄层次,其中大部分集中在25-45岁这个年龄段,正是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中间层。调查发现,目前大部分市民都考虑到今后子女负担太重,因此仅有不到三成受访者表示今后会选择“养儿防老”。 调查问卷 1.家庭成员中有几位老人(主要指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)? 2.目前家中老人采取什么方式赡养? 3.您的月工资大约在什么幅度?家庭养老方面的支出大约在什么幅度? 4.您认为依靠目前传统的养老方式能解决养老问题吗?为什么? 5.如果是您今后面临养老问题,您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?如:选择传统养儿防老、养老院养老、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以房养老、集中式养老等,或者是其他选项?为什么?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资料图 外出务工家庭 距离感和愧疚感无时不在 受访者:徐先生 每天从工地回到集体宿舍,47岁的徐先生都习惯性地看看时间,寻思一下该不该给家里打电话。徐先生的老家在浙江金华,如果把它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,那就是与南宁市的距离大约为1800公里。 去年上半年,徐先生接下了南宁市一个建筑工地的项目,又继续像候鸟一样起飞、降落,暂时停留在南宁市五象新区的某个地点。这样的日子,已经连续10多年了,10多年来,徐先生能跟父亲见面的时间,真的是“掐着指头都能算出来。”“我们这一行,干一年,就是盼着春节能回家一趟,平时的大节小节,没办法。”徐先生说,父亲今年已经72岁了,跟绝大多数农村人一样,在老家由儿子、媳妇养老,而身为家中老大,徐先生自然而然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,哪里有项目就得往哪里走。“我爸身子骨还算好,就是心脏有点毛病,每天都要准时服用药物来维持,好在药物不算贵,每个月的开支在150元左右。”徐先生说,现在家里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了,所以每次徐先生给父亲打电话,都在电话里千叮嘱万叮嘱“想吃啥就说,想买啥就买”。徐先生觉得,自己不在父亲身边,那种愧疚感无处不在。 徐先生的母亲10多年前突发疾病,就这么过世了。想起来他也很唏嘘,那会儿自己身在母亲旁边,陪着她走过了最后一段日子,但是10多年前家里经济不好,母亲没享受到好的生活;如今时过境迁,大家日子好过了,母亲却享受不上了。“我们这年龄啊,最怕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。”徐先生觉得很无奈。 每逢佳节,徐先生除了在工地上跟工人埋头干活,就只能是给远方的父亲打打电话。“现在都说交通发达了,来往便利了,我们以前回一趟老家,坐火车到金华就得24个小时,现在动车10个小时就能到。”但是,交通的发达并不能改变父亲身边那个位置的空缺,徐先生明白这种距离感和愧疚感无时不在。不过,像大多数外出务工的人一样,他们也只能选择这样继续生活。 ★养老现状 老人自己居住、与孩子同住各占一半 在47份调查问卷当中,目前家中60岁以上老人的赡养方式,以老人自己居住,以及与子女同住两种方式为主,各自均占到一半的数量;其中仅有1位受访者家中老人在养老院养老。 老人自己居住的受访者中,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位老人有退休金、有独立住处的情况。“家里老人每个月能领退休金,基本生活能保证,原单位也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所以一般情况下,我们就是平时回家陪老人吃饭。居住的话还是老两口自己住。”南宁市谢女士的情况,比较普遍。 而另一半的受访者则是传统的养儿防老,老人与孩子同住。刘先生是一家工厂的工人,家里有2位60岁以上老人,家中主要以子女赡养方式养老。他说老一辈没有养老金,跟子女一起生活有个照看也好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★养老意愿 受访者今后多选择居家或社区养老 在受访者当中,有21位在“今后的养老方式”当中选择了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,仅有11位选择了传统的养儿防老;这也就意味着,养儿防老占受访者的比例不到三成;而有其中10位选择了养老院养老。 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,今后的社会物价高、医疗费贵,可以理解子女的生活压力。因此很多受访者都明确表示“首先是自己住,不行就去养老院”、“居家养老,社区熟人多有照应”,总之就是不会给儿女增加负担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 ★养老成本 养老月支出多为300-500元 调查数据表明,受访者的月工资多在2500-6000元的幅度,其中每个月专门支出给老人作为赡养用途的,有23位选择了300-500元左右;另外有7位则支出1000-2000元。凌先生目前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,他表示,35岁年龄段正在创业,孩子才2岁,实在也拿不出太多钱来赡养老人,因此他每个月大约会拿出300元留给老人,除非老人有需求才会额外支出。 广西:居家或社区养老渐成主流 "4+2+1"家庭渐普遍
首页 | 每日行情 | 供应信息 | 需求信息 | 新闻资讯 | 行业动态 | 帮助中心 | 留言板
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 广西钢材批发网
声明:本网站公布的钢材信息由广西钢材市场提供,建材信息由建材商提供,仅供参考,无法律效力。本网站不承担任何供求之间利益纠纷的法律责任